10/14/2011

第一期:潮流老青春-不合時宜史料

五十年後猶唱《青春之歌》    
撰文/李志銘
  
  於今侈談「蒐書」之事,不外乎緣分。

  自古文人慣將南來北往四處尋覓購書俱稱作「訪書」的這個「訪」字形容得極好,不僅意味著書籍作為文化商品就像優秀人才般難以獲致,亦透露出早在過去紙本書冊仍普遍匱乏的年代人們不吝愛書惜物的那份溫潤情懷。

        但儘管你心存掛念,致力於蒐羅之勤如同農人「巡田水」,實際結果卻往往未必盡如人意,所謂「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很多時候即便眼前鍾愛之書終將「不復歸我手」,但至少冀求「過眼」一顧,如是而已。因此,能否找到一部好書,往往還需講書緣、人緣。有時是可遇不可求,絕非有錢就能買到。



《靑春之歌》(詩集)/方思主編/1953/虹橋書店
裝幀/方思.木刻/陳其茂
《靑春之歌》內頁版畫「/陳其茂木刻
   























  至於現下這幾年我則感到「好書」確實真是愈來愈難找了,尤其是有些年歲久遠的、絕版多年之書,近來更伴隨著兩岸三地網路圖書拍賣交易日益熱絡,不少詩集小說乃至畫冊攝影集相繼在市場上屢屢創下驚人天價,成了一般讀者大眾難以親近、名副其實水漲船高的昂貴「珍本」。


  比方早期台灣文壇曾一度盛行出版(或自印)個人詩文結集,但因這類作品通常印量稀少(約莫不過500本)、每每被排除在一般書店行銷通路之外而未能廣為流傳迄今,倘若再經歷數十年的時間洗鍊,或經藏書主人幾度輾轉搬遷之故,大抵能夠遺留下來的已是所剩無幾,更遑論品相完整無缺。


  可偶然幸運的是,當人恰逢因緣際會、書緣所至,就算你不去刻意找書,某些書籍本身卻彷彿有靈似地也會主動來找上門。


藍星
1950年代,
楊英風為藍星詩社所製木刻版畫
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提供
  話說今年(2011)初春時節,適逢台大校內「原住民圖書館」策劃舉辦已故版畫家「陳其茂生平作品回顧展」,展覽期間該活動承辦人阮紹薇小姐突然轉交給我一份意外之禮,說是受陳其茂夫人丁貞婉女士囑託的一部贈書、以回謝我在拙作《裝幀時代》撰述陳其茂專文篇章的機緣。而當我定睛往手裡一瞧,纔驚覺這竟是當年由詩人方思編纂、陳其茂繪製木刻插圖的罕見原版詩集《青春之歌》。


  在此之前,雖說我早已從張默編纂《台灣現代詩編目》當中得知《青春之歌》一書的存在,也曾在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書庫裡翻覽過它的內容和裝幀面貌,可惜畢竟由於是公家單位存放五十多年的老書了,當時所見整部書況品相都不是很好。儘管如此,從其紙本墨跡歷經歲月風霜的劫後殘貌看來,仍可依稀想像當年那個曾經以木刻版畫和詩集甚為流行的文學時代,《青春之歌》可謂兼具「詩文創作」與「圖版畫冊」雙重形式,其裝幀設計之優美、內頁印刷之精良,不僅於老一輩愛書人眼中堪稱絕代珍品,即便到了今天也依然風華不減、歷久彌新。其中各輯詩文內容雖有殊異,但從整體編排看來,卻都同樣充溢著一股青春氣息。




《靑春之歌》內頁詩文
  被譽為台灣現代版畫的拓荒者,1953年陳其茂在詩人方思的協助編纂下,於「虹橋書店」出版了他自來台定居後的第一本抒情木刻詩集,此書作為陳其茂與眾位詩人好友(方思、李莎、楊念慈)的四人詩文合輯,書中搭配刊印的這些版畫幾乎都是他在四○年代末期棲居花蓮師範任教期間深刻體驗當地鄉間生活、以原野田園風光為主題的寫實傑作。


  對於這部罕見的詩集珍本我雖已渴盼許久,多年來卻未曾有幸在各家書店書攤上相遇,原以為往後大概再也難能尋覓,可沒想到此時卻因《裝幀時代》一書連繫起寫作者彼此之間微妙的情份牽絆而終得償所願。


  比起國圖館藏早期絕版詩集書衣大多已不堪頻繁翻閱、因此只得重新裝訂另一醜陋制式封面的情況,丁貞婉女士贈我的這部《青春之歌》從內到外顯然仍極其難得地保持著最初的裝幀原貌。相較於此,須知過去台灣公家藏書單位基於保護書籍內容為優先而犧牲(捨棄)原版書衣外觀的普遍作法固然難以周全,但在如今現代印刷裝訂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條件下,試問我們難道不能找出更好的辦法讓那些幾十年來躺在書庫裡飽經歲月侵蝕後僅存破舊殘貌的絕版老書再顯昔日風華嗎?


《靑春之歌》版權頁
  此處饒人深思的是,最近台灣文化界逐漸興起一股「復刻」風潮,不惟老唱片要復刻、手錶要復刻、甚至就連知名老品牌牛仔褲也都跟著出復刻版,而歸結人們之所以如此熱衷收藏「復刻」的原因,大抵不外乎為了滿足與紀念過去曾經擁有的某種美好記憶,同時對於經典復刻的重生,先前來不及擁有的人們也有機會重新收藏。那些真正的經典,本質往往歷久而不衰,即便歷經多年,對人們仍具實用價值,而不單只能做為紀念品或收藏品。


  而同樣聯想書衣(封面)也是,一本絕版老書倘若少了品貌完整的原版書衣,就像看見一只缺了口的骨董瓷器。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作家鍾芳玲曾在《書天堂》裡介紹了一位專門複製、修復書衣的藝匠高人,據說他四處搜羅各種絕版書衣將之掃描建立圖檔資料庫,繼而透過精湛的電腦修圖技術,把原本可能字跡模糊或破損的老舊封面圖像予以細心修復,整個過程宛如進行一場高難度的整容手術,甚至有些藏書家數十年找不到某張書衣,最後竟然在這裡尋覓到替代品之後簡直令他們熱淚盈眶。我衷心盼望台灣圖書(數位)典藏單位在不久的將來也能替讀者大眾做到這樣貼心的專業服務。


<作者簡介>



李志銘

1976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與分析傾向,對人對事缺乏諂媚的熱情,工作餘暇偏嗜在舊書攤中窺探歷史與人性,著有《半世紀舊書回味》、《裝幀時代》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