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千惠
在外表,人之異於禽獸,在於皮膚上沒有毛髮的紋飾。在內在,人之異於禽獸者,在於心理上有許多想要紋飾或偽裝的欲望。儘管亞里斯多德認為,人之異於禽獸,在於人有理性;但人以理性之條件,以歌頌或鄙視動物的種種姿態,卻累積了不同的文化和藝術。
穿著貂皮大衣打扮摩登的日本女子| 東京戶外寫真系列(十五)之2 | 圖片來源: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 |
從實用到裝飾品味,獸紋表徵了權力和金錢。遠古之人為了抗寒禦暖,抵抗惡劣的生活環境,遂披掛著狩獵而來的獸皮,藉此有征服該獸的意味,也有與獸靈同體的想像。而在現代,獸紋這一元素一直受到綜藝文化圈與某些名流時尚的青睞。從黑白相間到絢麗彩色,許多貴婦、名模或明星對豹紋、斑馬紋、蛇紋等樣態,情有獨鍾,以獸紋的品味表徵個人內在性格特質。更進一步,獸紋品味亦進入意識型態的領域。在影像表現上,非裔族群、好萊塢電影裡的黑道或暴發户形象,都常被賦以誇張的獸紋衣飾或叢林般的家俱,充權其社會階層形象。
從裝飾到社會階層的表徵,獸紋表徵了守護和認同。中國青銅器紋飾的主體,是以對稱式的動物紋為主要內容,其中最有名的是獸面紋便是饕餮紋。商代的饕餮紋是一種介於現實或幻想動物的頭部正視圖案,其特點是以鼻樑為中線,兩側做對稱排列。獸面紋代表哪一種物象,也反映了當時人們所崇拜的內容。中國器物中另一個主要紋飾是龍。龍被視為中國神話或歷史傳說中的圖騰,而饕餮則變成「好吃者」的典雅代稱。此外,常見的鳥獸紋包括鳥紋、鳳紋、虎紋、牛紋、鹿紋、蛇紋、龜紋、魚紋、蟬紋等,各具吉祥的表徵。許多不同的文化,也常以獸紋作為家族或族群的認同標誌,例如皇家紋章,不僅是家族符號,也具守護象徵或政治立場認同。
從社會階層到精神附體,獸紋又暗喻了榮辱和祕密。在許多文化中,刺青是一種社會階級與地位的象徵。刺青又稱紋身或文身,是用墨針刺入皮膚底層,在皮膚上書畫的一種藝術。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關於刺青的記載,《越絕書·外傳本事》記載:「越王句踐,東垂海濱,夷狄文身。」《墨子·公孟》:「越王句踐,剪髮文身。」《左傳·哀公七年》有:「斷髮文身,裸以為飾。」均指出非中原的夷狄一地有紋身的風俗。至於紋的是什麼圖案,古籍沒說,但在先秦時代,如果由官方紋字,便是黥刑。
從精神附體到主客體代換,獸紋不僅成為顛覆社會價值的指涉,也出現人獸精神合體的狀態。在型態學的模仿上,中國武藝裡有許多師法飛鳥走獸的模仿架勢,例如蛇形刁手、螳螂拳、猴拳、鷹爪功之類等,都算是一種以獸形為表率的體能表現。至於擬人化的漫畫動物或玩偶,可以說是「人模人樣」和「獸形獸狀」的聯結想像。在當代藝術領域,這種「偶化的人獸合成世界」是方興未艾,足見「人形獸狀」也是一種理想的物種幻想。
油肉皮癢 | 姚瑞中作品:犬儒共和國 | 圖片來源: 數位島嶼 |
獸紋背後,有人間諸眾的投射。禽獸無罪,與獸共舞的情境也有他解。西哲盧梭所倡的「高貴的野蠻人」,與作家傑克倫敦所心儀的「野性的呼喚」,都是人對獸性中的自然性與單純心之歌頌,認為徒具人形,還不如有一顆高貴的獸心。足見獸紋背後,充滿各式各樣的人間想望紋路。
延伸閱讀:
有怪獸!古物上的饕餮紋
<作者簡介>
高千惠
專研現代藝術史、當代藝術思想與美學論述、策展論述與文化批評。曾客座於美國紐澤西蒙克爾州立大學,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並為香港亞洲文獻庫學術顧問。著有《當代文化藝術澀相》、《當代藝術思路之旅》、《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域閱讀》、《叛逆的捉影》、《藝術,以XX之名》等十餘本書。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