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 追憶似水年華 不合時宜史料 李志銘

一切如水,濤濤奔行 時光如水,連明白時光如水的追憶也如水 喊水不能結凍,但記憶可以晶化 晶化的記憶是頑固的石頭 潮流之中,老青春已凝煉出最後的第十二顆時光之石 我們說故事、梳脈絡、查對比,打造自己的里程標石 忘川仍舊不捨晝夜,但從此我們不致迷失

12/13/2012

專訪知名劇作家王友輝



以文字演繹生命情感─專訪劇作家王友輝先生


採訪撰文:游秋玫 

在儒雅溫文,說話不慍不火的劇作家王友輝身上,傳統和現代從來不是兩個背道而馳、無法相容的觀念。從現代音樂劇到傳統歌仔戲,從實驗劇場到國家戲劇殿堂,他是如何從容悠遊於東方和西方、古典及現代之間?就讓我們藉著訪談,一起了解他的創作歷程。


10/10/2012

專訪舊香居主人吳雅慧



舊書裡的文化馨香


採訪撰文/游秋玫 
在舊香居裡,被悉心保存、展示陳列的一本本舊書
走進舊香居位於台灣大學附近的分店新址,光潔的落地窗,引進明亮光線。造型典雅的沙發,將書店轉化成為親切的閱讀空間。一本本舊書在這裡,被細心地保存在封套裡,或擺放在書架,或陳列在櫥窗,從容優雅地展示屬於悠遠年代的風華。有別於長久以來對舊書店窄仄,成堆書籍的堆滿走道兩側的雜亂印象,舊香居以嶄新的經營方式,讓舊書變成容易親近的朋友。現任經營者吳雅慧,一個留法回國,亮麗有型的年輕女性,以其創意的思維及豐富的閱歷,為承接自父親的事業,注入新的活力與養分,期待讓更多人因此體會舊書的美好與價值。

10/03/2012

專訪秋惠文庫 林于昉醫師

臺灣歷史的尋覓與收藏




採訪撰文/王珮瑜 

這是一個檔案室,在不停向前滾動的時光中駐足,曖曖含光;這也是一座咖啡館,在老診所的樓梯轉角,與擾攘市街從容錯身。五十坪不到的空間裡,存放著橫跨不同時代與政局的台灣文物,民國前、日治時期、戰後光復,能從中清楚地看到數百年來島嶼的腳印,卻數不清總共有多少件收藏。

9/30/2012

第十二期:追憶似水年華 - 不合時宜史料 撰文:李志銘

俠魂義膽少年夢

童年記憶中的廖添丁故事



憶我這一代人的童年歲月,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有雲州大儒俠史艷文、無敵鐵金剛、楊麗花歌仔戲、天龍特攻隊、手塚治虫,以及圓山動物園大象林旺之外,當然更少不了廣播名嘴吳樂天每禮拜從調幅電台(老式收音機裡)準時放送一段開場白「講添丁,說添丁,添丁說不盡...」把廖添丁傳奇故事描述得活靈活現的講古節目。

9/24/2012

第十二期:追憶似水年華 - 感覺人類學 撰文/黃哲斌


1969年及後來發生的事




1969年,阿波羅十一號登陸月球,胡士托音樂節寫下搖滾傳奇,格達費上校接掌利比亞,福山雅治與芮妮齊薇格初來人世,金龍少棒在威廉波特打出世界冠軍,黃俊雄的「雲州大儒俠」隔年在台視開播,開創電視布袋戲熱潮,至於定義網路通訊的重要協定TCP/IP,還要四年才誕生。

9/17/2012

第十二期:追憶似水年華 - 人造藝世界 撰文/高千惠

追憶似水,年年滑


如何用逍遙遊、搜神記、老工廠、怪獸呼喚、老是說愛、沒事強身、幼稚經典款、反動進行式、萬試如意、海海人生、戲說光影、追憶似水年華,這十二個關鍵詞語,當作十二個月份或十二個章篇,來串連一個人的一年或一生的知識和經驗拼圖?如果是羅蘭巴特,他可能寫出了一本《詞語》論述;如果是普魯斯特,他可能寫出了一本《追憶似水年華》史詩傳記;如果是羅琳,她可能寫出了一本《哈利波特》魔法小說。而像我這種人,在此只能寫篇「追憶似水,年年滑」的拼貼千字文

9/10/2012

專訪「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館長 羅斌


木偶、聲響、不一樣的博物館

採訪撰文/王珮瑜


台灣人最熟悉的偶戲,莫過於布袋戲。掌中弄巧,緊湊熱鬧,戲偶們翻滾、打鬥、四處征戰的氣勢,讓街頭巷尾如癡如醉、欲罷不能。許多人聊起布袋戲,總是口沫橫飛、興致盎然,殊不知這些小小的木偶不只在台灣吃得開,還深深擄獲了外國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