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012

第四期:怪獸呼喚-人造藝世界 撰文/高千惠

獸紋裡的人間路

/高千惠 

        在外表,人之異於禽獸,在於皮膚上沒有毛髮的紋飾。在內在,人之異於禽獸者,在於心理上有許多想要紋飾或偽裝的欲望。儘管亞里斯多德認為,人之異於禽獸,在於人有理性;但人以理性之條件,以歌頌或鄙視動物的種種姿態,卻累積了不同的文化和藝術。
  


洞穴文化開始,獸紋便是文化記綠的重要元素。獸紋是裝飾、是偽裝、是表徵。從古代紋身、彩陶銅鏡青銅器等日常器具或禮器上的獸類形象紋飾,到當代模仿野獸表紋特徵的服飾文化,以及人自比為禽獸的各種說法,均顯示人們對於動物形象的投射心理。
        

穿著貂皮大衣打扮摩登的日本女子| 東京戶外寫真系列(十五)之2   |
圖片來源: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


從實用到裝飾品味,獸紋表徵了權力和金錢。遠古之人為了抗寒禦暖,抵抗惡劣的生活環境,遂披掛著狩獵而來的獸皮,藉此有征服該獸的意味,也有與獸靈同體的想像。而在現代,獸紋這一元素一直受到綜藝文化圈與某些名流時尚的青睞。從黑白相間到絢麗彩色,許多貴婦、名模明星對豹紋、斑馬紋、蛇紋等樣態,情有獨鍾,以獸紋的品味表徵個人內在性格特質。更進一步,獸紋品味亦進入意識型態的領域。在影像表現上,非裔族群、好萊塢電影裡的黑道或暴發户形象,都常被賦以誇張的獸紋衣飾或叢林般的家俱,充權其社會階層形象。



從裝飾到社會階層的表徵,獸紋表徵了守護和認同。中國青銅器紋飾的主體,是以對稱式的動物紋為主要內容,其中最有名的是獸面紋便是饕餮紋。商代的饕餮紋是一種介於現實或幻想動物的頭部正視圖案,其特點是以鼻樑為中線,兩側做對稱排列。獸面紋代表哪一種物象,也反映了當時人們所崇拜的內容。中國器物中另一個主要紋飾是龍。龍被視為中國神話或歷史傳說中的圖騰,而饕餮則變成「好吃者」的典雅代稱。此外,常見的鳥獸紋包括鳥紋、鳳紋、虎紋、牛紋、鹿紋、蛇紋、龜紋魚紋蟬紋等,各具吉祥的表徵。許多不同的文化,也常以獸紋作為家族或族群的認同標誌,例如皇家紋章,不僅是家族符號,也具守護象徵或政治立場認同。 

從社會階層到精神附體,獸紋又暗喻了榮辱和祕密。在許多文化中,刺青是一種社會階級與地位的象徵。刺青又稱紋身或文身,是用墨針刺入皮膚底層,在皮膚上書畫的一種藝術。中國古代很早就有關於刺青的記載,《越絕書·外傳本事》記載:「越王句踐,東垂海濱,夷狄文身。」《墨子·公孟》:「越王句踐,剪髮文身。」《左傳·哀公七年》有:「斷髮文身,裸以為飾。」均指出非中原的夷狄一地有紋身的風俗。至於紋的是什麼圖案,古籍沒說,但在先秦時代,如果由官方紋字,便是黥刑。 

黥刑是在犯人或奴隸所臉上或身上紋字,有終身羞辱之意。但是,從岳母給岳飛紋字的故事,到《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獸紋圖象,刺青又具有自我激勵的意涵。在台灣,一度以「刺龍刺鳳」形容黑道人物;在香港,幫派成員也有「左青龍右白虎」之說。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這種帶有暴力色彩的流行文化,又成為一種自由表現的行徑,不僅藝術家,社會學或人類學者們也會以不同角度研究刺青行為和獸紋樣態,認為是一門暗藏祕碼的圖象學。

從精神附體到主客體代換,獸紋不僅成為顛覆社會價值的指涉,也出現人獸精神合體的狀態。在型態學的模仿上,中國武藝裡有許多師法飛鳥走獸的模仿架勢,例如蛇形刁手、螳螂拳、猴拳、鷹爪功之類等,都算是一種以獸形為表率的體能表現。至於擬人化的漫畫動物或玩偶,可以說是「人模人樣」和「獸形獸狀」的聯結想像。在當代藝術領域,這種「偶化的人獸合成世界」是方興未艾,足見「人形獸狀」也是一種理想的物種幻想。




油肉皮癢 | 姚瑞中作品:犬儒共和國 | 圖片來源: 數位島嶼
因「人形獸狀」產生另一種選擇性的人獸隱喻,「犬儒」便是一例。「犬儒」一詞衍生自希臘語的「狗」,原來意思是選擇像狗一樣摒棄社會、家庭責任、對金錢的追求,願意放棄一切世俗的事物,過著極簡單而非物質的生活。今日之犬儒者,一是指「憤世嫉俗的人」,他們看透世情,認為世間事物無對錯之分,以玩世不恭、或委屈求全、或不反抗也不認同的態度面世。二是指「假道學式」的犬儒文化特質。它成為社會普遍的欺詐和虛偽行為的藉口,以表面的規範作為自我保護手段和生存技能,對世俗之事照單全收,不再有孰善孰惡的價值觀。在藝術表現領域,「犬儒主義」的創作者常走社會邊緣人的路線,或自我作踐或搞破壞行動,或走積進主義或走虛無主義,或反諷時事或攻擊常態,或玩不可捉摸的語言遊戲。同樣以狗作類比,相對「狗仔隊」的過動與好奇特徵,「犬儒團」則有阿Q精神式的消極與迂腐。

獸紋背後,有人間諸眾的投射。禽獸無罪,與獸共舞的情境也有他解。西哲盧梭所倡的「高貴的野蠻人」,與作家傑克倫敦所心儀的「野性的呼喚」,都是人對獸性中的自然性與單純心之歌頌,認為徒具人形,還不如有一顆高貴的獸心。足見獸紋背後,充滿各式各樣的人間想望紋路。


延伸閱讀:


有怪獸!古物上的饕餮紋


<作者簡介>

高千惠

專研現代藝術史、當代藝術思想與美學論述、策展論述與文化批評。曾客座於美國紐澤西蒙克爾州立大學,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並為香港亞洲文獻庫學術顧問。著有《當代文化藝術澀相》、《當代藝術思路之旅》、《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域閱讀》、《叛逆的捉影》、《藝術,以XX之名》等十餘本書。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