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2012

第十期:海海人生-不合時宜史料 撰文/李志銘

台灣歷史上的「海賊王」傳說


童年時,總是特別憧憬著奔放的大海以及追求冒險生活。


還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很喜歡看的電視卡通影集-叫做「金銀島」, 劇情改編自十九世紀英國作家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的同名小說 《Treasure Island》(金銀島),故事內容主要描述一位從小就和母親相依為命的少年主角吉姆(Jim Hawkins)如何離家出走、繼而 經歷了一連串航海探險及與海盜搏鬥的尋寶之旅。在這部「金銀島」裡既有充滿神秘感的未知海洋國度,以及個性狡猾卻又深具領導魅力、能言善道的大海盜西渥弗 (Long John Silver)(如同電影《加勒比海盜-神鬼奇航》裡頭那位性情飄忽不定、亦正亦邪的傑克船長化身),也有面臨現實世界嚴酷鬥爭的 人性考驗與道德掙扎,甚至更有不斷出現一幕幕海上叛變與謀殺事件之下無辜的犧牲者。想當年,只要一放學回家,寫完了家庭作業,便是守在電視機前等待「金銀島」的片頭主題曲:

勇敢的孩子
乘風破浪去找夢裡的金銀島
在那夢裡的世界,充滿希望
我們要去尋找它
充滿信心,一片真誠
為了理想,不怕困難
勇敢的孩子
乘風破浪去找
夢裡的理想金銀島

諸如此類似曾相識的歌聲印象迄今仍不時繚繞、餘音未絕,彷彿老早就存在於咱那一代台灣小孩的童年歲月當中,一個消失了的島嶼幻夢又再從記憶深處訝然躍出,而深埋在那島上某處角落的寶藏無疑則是全世界孩子們共同守護的秘密。


誠如作家馬克吐溫曾在《湯姆歷險記》描述:海盜的寶藏都是裝在破木箱裡,埋在老枯樹下,半夜時,這棵樹的樹枝陰影所落下的地方就是藏寶地。毫無疑問,那是令每個少年召喚想像、熱血沸騰的大航海時代,同時也是人類東西方交流發展史上著名的海盜黃金年代。

於 此,所謂「海盜」(Pirate,意即「海上劫掠者」),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出現,乃至今日仍然有部分海盜在某些海上活躍著。話說三百多年前,十七、十八世 紀西班牙佔領統治加勒比群島海域期間,一群來自荷蘭、英國及法國的亡命之徒(包括奴隸、罪犯)組成了一股海盜勢力橫行於大西洋海岸,並且經常攻擊掠奪從新 大陸回航的西班牙商船,其中較為惡名昭彰的主要有「海盜之王」基德船長(Captain Kidd)以及藍鬍子(Bluebeard)等。

無獨有偶,約莫同一期間(明末清初)位處太平洋一隅的台灣海峽周邊也曾是赫赫有名的海盜集團頭領鄭芝龍(1604-1661) 稱霸整個東南亞海域的全盛時代。據聞他出生於福建泉州,早年一度背井離鄉前往澳門學習經商,不僅通曉日文、荷蘭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多種語言,且與日 本朝野關係密切,之後往來東南亞各地從事海商活動而大獲其利,甚至以此為根基自組武裝船隊,擁有千艘艦船與十萬部眾,不僅屢次擊退來自荷蘭殖民地(台灣) 的入侵者,並且相繼消滅了其他海盜團夥,成為當時福建沿海實力最強大的一支海上勢力及貿易商隊。

彼時宣稱「無海即無家」的鄭芝龍,無論就個人領導魅力以及船隊規模而言,比起十七世紀那些橫行於歐洲大西洋岸赫赫有名的傳奇大海盜們可說是毫不遜色。

然 而,當我們回顧歷史,素有明末「海上大王」稱號、亦商亦盜的鄭芝龍看在官方主流史家眼中向來卻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由於其本身除擁有龐大貿易商隊外, 另又組建了屬於自己的海上武力,故而在某種意義上,鄭芝龍的存在毋寧可視為當時明清朝廷嚴令「片板不許下水」、「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等一系列海禁政策 下,所謂遊走法律邊緣的沿海庶民群體面對中原內陸管制的一種反抗。

此處參照西方世界對於「海盜」多有浪漫描述,他們 勇於冒險犯難的各種事跡每每在後世民間傳說中成了自由和勇氣的象徵,反觀東方國家大多卻以負面論之,如清代康熙皇帝《清聖祖實錄選輯》曾謂:「海賊乃疥癬 之疾」,面對未可知的海洋及不可測的天候,但求「無事即可」的封建王朝統治者潛意識裡始終對大海(以及所有來自海上的人事物)均抱持著一種戒慎恐懼、甚至 是排斥的心態。所以儘管後來鄭芝龍接受了朝廷招安、入仕明王朝任海疆將官,為明朝控制海路各國商船舶靠費用。可沒想到造化弄人,當這位富可敵國的海上梟雄獨自壟斷海外貿易,且受南明弘光皇帝冊封「南安伯」統攬海防軍務大權之際,豈料卻在日後明清戰亂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選擇了投降清軍,以致最終難逃殺身之禍,更讓自己留下了「賣國求榮」的千古罵名。

相較之下,其子鄭成功雖 同樣繼承了父親積極拓展海洋空間的思想、並以廈門和台灣為根據地自組海上勢力來對抗一個龐大的中原帝國,卻因匡扶明朝復國為職志、拒不受降而成為「孤臣孽 子,板蕩忠臣」的後世典範。倘由世界史的角度來看,隨著十七世紀航海技術與地理知識的進步,整個全球化世界已不再是單一國家認同的封閉環境,當葡萄牙人航 行經過台灣時驚嘆「福爾摩沙」,西班牙、荷蘭人等先後來此從事拓墾殖民,而鄭氏父子兩代人亦皆興起於大航海時代,可在歷年來傳統儒家教育強調忠君愛國的保守觀念下,「延平郡王」鄭成功所挾有的正統國族光環毋寧長遠蓋過了「海上大王」鄭芝龍曾經稱霸東南亞海域的意氣風發。換言之,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裡往往讓孩子們只知稱頌當年號召「反清復明」的「愛國者」,卻刻意忽略了隱蔽在光明面背後那位有可能讓他們激發想像力、隨之嚮往海上探險的東方版「海賊王」。

湊 巧的是,某日午后我在舊書攤無意間找到了薄薄一冊台灣五○年代出版的偵探小說《延平郡王的寶藏》,這饒富趣味的書名令我不禁聯想當年《金銀島》作者史蒂文 生為了孩子要求他講故事,因而即興編出了海盜與寶藏的冒險橋段,甚至他拿著紙畫地圖、邊講邊畫,後來越畫越細緻,人物越來越多,這些故事似乎就是這樣一步 一步成形的。


【作者簡介】
李志銘
1976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與分析傾向,對人對事缺乏諂媚的熱情,工作餘暇偏嗜在舊書攤中窺探歷史與人性,著有《半世紀舊書回味》、《裝幀時代》。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