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2012

第六期:沒事強身-人造藝世界 撰文/高千惠

狂強身,歧黄有術

在亞洲,打開港台電視,飬生、養顏、養身、美白、瘦身、補腎、滋陰的廣告,佔了極大的比例,彷佛是壯男美女的再生地。
清晨六點不到,一見天光,凡是公園綠地,便有一圈圈聞雞起舞的養身族,成群據地,一叢叢太極拳、元極舞、八段錦、甩手功、易筋術、體操舞、慢跑快走齊出,既是晨間社交又具養身保健。另外,養生館成為市景,泡温泉、洗藥澡、中西合璧的推拿指壓更是養身族的階級分水嶺,有會員沒會員,等級差很多。大補家當道,在這個養身大生態裡,全民養身運動成為一種舒壓兼休閒兼社交的活動,當年羅馬大澡堂的功能,豈不也如此?



壯男美女的美體新世界,是可以人造的。既非運動員又非武學家,民眾瘋養身或強身,其實就是一項生命的行動藝術。基於審美觀不同,養身如造景,自然也是各家方法道具不同。在當代西方,強身運動不是如此「養」出來的,而是「造」出來的。強身靠「營養與運動」,中西的「營養與運動」之別,就是「如何吃」與「如何動」。西方的「如何吃」是一門生技研究;東方的「如何吃」是一門調養藝術。西方的「如何動」是肢體功能開展;東方的「如何動」則是打通經脈氣行。從身體美學上看,西方重視造形,強身的証據在於造山式的肌肉結構;東方重視線條,強身的証據在於流動式的玉樹臨風。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唐)王冰 | 圖片來源:國家圖書館


當代身體醫學,中醫正夯。中醫最早的經典是西漢的《黃帝內經》,由於是岐伯與黃帝的醫藥答客問,中醫又被稱為「岐黃之術」。書中提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講的便是預防醫學的理想。養身或強身便是在於預防老化。養生在於延壽,養身在於保持身體性能,至於養顏,自然就是要青春永駐。這些化腐朽為神奇的夢想,古稱煉金術,今稱身體醫學。可想像,因歧黄有術,多人相信身體大內可造景。

明唐寅畫嫦娥奔月 軸 |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方的養身術,除了武學之家,養身方法多與食補與藥補有關。神農嚐百草,不如術士煉金丹。天下第一大補丹的傳說,是身體強壯的射日大英雄后羿,在可能面對中年危機下,有了煉長生不老丹的念頭,但那粒永生大補丸,卻被枕邊人嫦娥先吃了。這故事告訴我們,愛情誠可貴,青春價更高。不過,有了永遠的青春美麗,卻只能在廣寒宮孤芳自賞,對女人來說,也是一種酷刑。大補丸的第二個傳說,是一統天下的霸主秦始皇,認為作軍操強身還是不敵時間的摧枯拉朽,遂派方士到東海尋找仙丹,也想用一粒藥丸征服歲月。這是相信食補不如藥補神速,所以術士取代郎中,成為強身的專家。至於民間故事〈白蛇傳〉,讓大家都知道許仙夫婦開藥舖,也認識雄黃的厲害。雄黄是解毒劑兼殺蟲藥,古代人認為可以剋百蟲,甚至「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而從現代醫學來看,雄黃是一種含砷的化學物質,白娘子也可能是因為砷中毒,竟現出原形。丹藥容易傷肝敗腎,食補法還是比較温和的養身大法。

食補養身也是一種富貴文化。2004韓劇〈大長今〉風行,最引人入勝的便是宮廷裡的精緻膳食。在〈大長今〉之前,中國文學裡的《紅樓夢》亦有許多補身知識。大觀園?,不論姑娘、丫環,個個貌美如花,當中所描述的美容偏方便是多不勝數,可以說是一本「養身寶典」。黛玉身子弱要吃補身藥「人參養榮丸」、寶釵易發熱,所以要用解熱症的「冷香丸」。至於寶玉愛吃的茯苓霜,還得用人奶入饌。根據《本草綱目》記載,人奶是可以養陰、美顏、生津,所以賈寶玉是不俊也俏。整本《紅樓夢》談養身,顯示作者曹雪芹的中醫學識好,家世也不凡。可惜這種養身法,卻強壯不了賈府一家子。


今日,食補强身在東方不僅是飲食文化,也關乎時尚文化。在童顏爆乳的女性形像流行風中,慈禧太后的食譜可能最受歡迎。慈禧太后養顏有方,到了晚年,皮膚仍然潔淨、細膩。於是,她常喝的保元湯成為一種宣傳食品。另外,坊間還有慈禧太后的豐胸食譜,材料不外是黃豆、花生紅棗、黄芪,但名稱則是玉女補胸酥、黄芪紅棗茶。根據亞洲審美觀,與豐胸養顏美白有關的食補一定夯。這類養身不等於強身,只能說是加強重點。

女性食補,不能說是為了加强重點,換個詞,稱為調理血氣。至於塑身甩肥油,自然是為了經營美麗和信心。男人養身,萬本歸宗,不外是藉著活力的保証,以便相信身上沒有多餘的贅肉。所以無事强身,不能說這份審美意識是沒有目的性。然而,強身不等於壯陽。中國文化中,還是有兩種男性的強身行動無法以風月為名,一是太監二是和尚。將這兩個名詞聯結在一起,出現的强身行動叫作「武功絕學」。武俠小說家金庸,便藉太監的大內武學「葵花寶典」和「辟邪劍譜」指出,引刀自宮比童子功的强身法更徹底。去了性慾望或性能力,竟可以變成武林第一,陰陽難辨,榮獲「東方不敗」之名,真是「得勢」與「去勢」的兼融表率。

 筱涵 | 放學後 太極 | 圖片來源:數位島嶼網站會員聚落
另外,中國最有名的外銷強身法,也是「功夫」。在一百多年前,中國以藥補和食補補出「東亞病夫」之名後,便努力强身報國。但以功夫抵禦外侮的「義和團」,卻一度成為歷史上的荒謬名稱。風水輪流轉,中國武功從香江電影界崛起,中式强身運動成為世界文化,從精武門到少林寺,從此有了東方強身的耶路沙冷。再從美國社區的運動課程看,東方風也是方興未艾。從1980年代至今,女性的室內强身的流行潮,包括有氧舞蹈、肚皮舞Belly dance 、拳舞Cardio Kickboxing、瑜珈Yuga、軍操Pilates 、森巴Zumba 等,顯示這些運動正向多元的世界文娛文化取經。其中太極和瑜珈來自東方武學和神祕宗教,在術語、儀式、肢體上有講究,又與素食養生有所聯結,是新世代New Age的最愛。

古代的中式養生、養身、強身到健身,是古老祕學也是當代藝術;既是一種異國情調,也是一種美體的幻想。是故,無事強身非無聊,而是件有關信念、意志、審美品味、自我雕塑、掌握訊息、洞察市場、追求幸福感的長程改造計劃。治國先治己。談營造社區,先從身體營造起;打造公共藝術,先打造好自己。一個人就是一個島一個國。政府發包藝術執行方案,應該先看創作者有沒有個人的強身美體計劃,以為實踐力的憑藉。至於有些當代藝術家還浸沉在頹廢的身體形象,嗑藥自殘,我們只能視其太遜,沒有新身體美學的文化。


<作者簡介>

高千惠

專研現代藝術史、當代藝術思想與美學論述、策展論述與文化批評。曾客座於美國紐澤西蒙克爾州立大學,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高雄師範大學跨 領域藝術研究所,並為香港亞洲文獻庫學術顧問。著有《當代文化藝術澀相》、《當代藝術思路之旅》、《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域閱讀》、《叛逆的捉 影》、《藝術,以XX之名》等十餘本書。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