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2011

第二期:搜神記-人造藝世界 撰文/高千惠

當屈原撞見三太子
撰文/高千惠

  頭壯壯,踩著嘻哈舞步的電音三太子成為代表寶島的大公仔。2011年電音三太子遶境出遊,連中國政府最大門神胡錦濤也要隨舞擺幾下。

台南府城隍廟─哪吒 | 圖片來源: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

電音三太子是改良品種的哪叱,哪吒在中國歷史神話封神榜裡,是龍王三太子,有名的行跡是拔龍筋闖禍、剔骨肉還父母情緣、而後從蓮花中再生。



中國神話故事,屬於這種人格性質的人物還有西遊記裡的孫悟空與紅孩兒,他們的出生都大有來歷,但卻不認同權威社群,頑劣有個性,最終還是要經過劫數考驗才得脫胎換骨。


三太子在舉頭三尺處處有神明的台灣,其聲名粉絲排行榜上的對手,乃是媽祖和八家將。台灣媽祖遶境有兩岸三地大聯盟,從泉州、北港到澳門,善男信女不計其數。近年供奉媽祖,還出現敬捐名牌LV小包包,算是為媽祖添加新潮時尚,人神共一品,名牌當神牌。八家將原是地府諸神的開道小神,但八家將的陣頭是一種地方祭典儀式,出場時有神明附體式的恍神演出,加上道具如十八般武藝各有表述,相對於破四舊後的中國,這種民間宗教活動遂成為台灣獨特的民俗色彩。由於是集體性的小神,八家將比被虔誠化的媽祖更容易變成文藝創作元素。

大眾爺遶境-八家將之五 | 圖片來源: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台灣藝術家喜歡以瓦解宗教來諷刺政治。從解嚴年代到現在,在藝術家採取眾神眾仙為主題中,八家將的表現經歷過解構與建構的複雜過程。郭振昌的〈八家將〉系列,原旨在拆解其權威性,同時又圖騰化台灣的文化圖象。八家將式的遊街演出與廟口文化的各種陣式,亦常被行為藝術家作為一種表現形式。2000張永村發起的〈心靈總統特展〉,藝術家們便是採用廟口文化作為場域,人神鬼附體演出,包括「七彩迷魂客」的造形和行動。施公忠昊率領的「易卯工作室」也有對陣的演出。他們在大選期間發起〈台灣福德寺大建醮〉,同樣把神明王國代換成寶島政壇。


此外,台灣藝術家的「台味」文化色彩中,民間宗教與民俗傳奇符號更是最大的圖象元素庫
房。林鉅有〈地母圖〉等地獄人物圖象。楊茂林的造神圖象,包括〈請眾仙〉、〈封神前戲〉與〈卡漫神國〉等系列。張乃文有〈南無阿彌陀佛〉、〈提腫灌頂〉。姚瑞中有〈神偶遶境〉、〈天堂變〉等,幾乎是族繁不及備載。從1990年代到2010年代,藝術界從解構神衹到建構新神,均顯示多元宗教信仰下的神靈仙獸妖魔鬼怪世界,在台灣是多麼深廣地介入人間。電音三太子在21世紀,能以大眾文化之姿崛起,介入文娛活動,拔得寶島偶化形象之頭魁,應該在於他脫離宗教的神聖性與藝術家們賦予的政治意象,走上娛樂文化,以一種福神或吉祥物(mascot) 的表徵而獲得普羅大眾的喜愛。
  

  藝術家好以政治批判為創作議題,古代也有之;好以廟會當陳述現場,古代也有之。以民間信仰為創作靈感,仿造出文學經典,並讓神鬼有了原型的描述者,首推戰國原(BC.340 ~277)的〈九歌〉。九歌是《楚辭》篇名。昔日楚國南郢之邑,位於沅、湘之間,民眾信鬼而好祠。祠廟活動,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被放逐南下,心情苦毒愁思滿腹,看這些俗眾祭祀之禮與歌舞之樂,文詞過於鄙陋,不免也興起對文化進行美容改造之心。屈原作〈九歌〉原也有借宗教批政治的意圖,不過,古代文人較含蓄,〈九歌〉內容是上陳事神之敬,下表個人之委曲,既風諫時事又暗含多義,埋下多線的解讀方向。如果不去猜測屈原在〈九歌〉中的自我投射,〈九歌〉可謂為早期南方廟會活動的重要記載。


  舊稱中的〈九歌〉乃是古代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根據《離騷》所言,它是一種「娛神」的康娛活動。〈九歌〉述及十種神靈之祭,這十種神靈分天神、地衹、人鬼三類,這些神靈有男有女。第一類包括東皇太一(天神之貴者)﹑雲中君(雲神)﹑大司命(主壽命之神)﹑少司命(主子嗣之神)﹑東君(太陽神);第二類包括湘君與湘夫人(湘水之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第三類包括國殤(陣亡將士之魂)。依神格與神性,其演出表達也各不相同。在演出上,〈九歌〉頗似原始的賽神歌舞劇或今日的紅白競唱。當時的表演者為巫覡,也就是今日的靈媒或乩童,唯當時已有男巫與女巫,男女并舞而歌,不免像是在情歌對唱。

  是故〈九歌〉所述的宗教儀式,其實已出現像西方奧林匹克諸神的人神關係,不管是神明具有人性,還是人人頭上有神明,演出的情節已像是今日的男女偶像劇。其情包括:求神不至的思慕、待神不來的猜疑、與神相會的歡愉、與神相別的哀思。眾生對神的如此嚮往,不正如羅蘭巴特所寫的《戀人絮語》,朝思暮想,一切以「你/妳」為「我」的生命主體,有也擔心沒有也傷心。

  相對於北方《詩經》鄭﹑衛之風的質樸,南方的〈九歌〉是九彎十八拐,曲折、神祕而華麗。時空轉換,地域風土不同。如果屈原一路南下,渡黑水溝來到今日的台灣,看到〈九歌〉、〈山海經〉、〈搜神記〉加上六朝誌怪種種傳奇小說內的人、神、鬼、怪、仙、妖、精、魔、諸虛擬異物不僅成為藝術作品,也可以成為政治人物的扮妝秀,他或許會後悔輕生投江,竟落個屍骨無存,讓大家只知道紀念屈原就是「吃棕子」。吃完棕子,我們不妨幻想一下:當屈原撞見電音三太子,將譜出什麼樣的〈南島九歌〉?



<作者簡介>

高千惠

專研現代藝術史、當代藝術思想與美學論述、策展論述與文化批評。曾客座於美國紐澤西蒙克爾州立大學,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並為香港亞洲文獻庫學術顧問。著有《當代文化藝術澀相》、《當代藝術思路之旅》、《藝種不原始:當代華人藝術跨域閱讀》、《叛逆的捉影》、《藝術,以XX之名》等十餘本書。




延伸閱讀:電哪吒 http://thespinkid.pixnet.net/blog

0 意見:

張貼留言